第65章 《女儿》26 要回财产-《女配在年代文里跳芭蕾》


    第(1/3)页

    沈娇宁心情颇好地回了招待所,在房间里练了两个小时基本功,洗了热水澡,身心舒畅地躺在床上。

    她幻想了一会儿未来文艺蓬勃发展的景象,又翻出了顾之晏送她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的扉页签着顾之晏的名字,他人挺温和,没想到字却十分凌厉。

    以前她只听这个书名,就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这次耐着性子读下来,才发觉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坚韧意志,意外地合她胃口。

    书里还有一些圈点划痕,力道与那个签名如出一辙,显然是顾之晏看过做的笔记。他已经看过却还要随身携带,可见很喜欢这本书。

    里面有一段话被他划出来,是个很著名的句子:“应当这样度过人生……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她还没有那么伟大,谈不上为人类解放斗争,只能尽量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

    她想,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芭蕾的发展,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她还不敢说会让芭蕾在这个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但至少可以让它早日重新开始发展。她想把她的一生,奉献给芭蕾。

    第二天一早,沈娇宁穿戴整齐,去参加了文艺工作大会。

    与会的好些是老艺术家,再不济也是人到中年,只有沈娇宁最年轻,看着完全还是个小姑娘的样子,高高瘦瘦的,眼神倒是聪慧灵动。

    大家都是文艺界人士,互相之间多少都认识,或者听说过对方,可是那个小姑娘,他们谁也没见过,也不知道她是哪个行业的。所幸大家都是有阅历有智商的人,没人怀疑她是混进来的。

    沈娇宁也发现这里没有她认识的人,其实她现在认识的人也不多,算起来也只有金先生夫妇和高文康导演,是她目前知道又有艺术水准的。

    会议很快开始,汪英毅走进来负责主持。

    这里请的人,都是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也是汪英毅认为能担当起发展文学艺术重任的艺术家。

    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说些没有意义的话,直接开始进入正题。首先由每个人各自发表他对自己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在每个人开始发言之前,汪英毅会简单地介绍一下发言人。

    沈娇宁不知道这个顺序是怎么安排的,可能是论资排辈,反正她等了半天也没喊到自己,干脆先认真听其他人的发言。

    来之前,她想过也许有的人会不敢说真话,毕竟这几年的形势太严峻了,几乎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但现在听下来,她发现其实大家还是挺敢说的,不愧都是有名气的艺术家,风骨就在那里,说得很中肯,也有道理。

    有了这个基调,轮到沈娇宁的时候她就更轻松了些,按之前准备的发言稿说就行。

    她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汪英毅对她的介绍是:“青年芭蕾舞演员、编导,作品有芭蕾舞剧《女儿》,已经拍摄成电影,过段时间上映。”

    大家这才知道她的身份,原来是芭蕾演员,心里暗暗惊奇,这么年轻就已经有自己的代表作了,还是编导,看来这小姑娘不简单。

    《女儿》这个作品,电影界相关人员有所耳闻,是八一厂著名的高文康导演在负责拍摄,高文康也算是老牌导演了,虽然风格保守了一些,但他导的片子质量都有保障。

    现在很多电影都是把舞台剧拍出来,但是能被拍出来的舞台剧,不论是戏剧还是舞剧,无一不是经典。

    听了汪英毅对沈娇宁的介绍,大家心里更加重视这个小姑娘了。毕竟她看起来也就十几岁的样子,绝对不会超过二十,这个年纪就有这个成就,真正的未来不可限量。

    沈娇宁开始发言。

    她除了说昨天跟汪英毅谈到过的那几点,还强调了一件事:“舞蹈演员有他的特殊性,要达到在舞台上精确的表演,需要每天排练。现在有很多优秀的舞蹈演员山上下乡了,这固然是对他们精神意志的磨练和再教育,但是势必造成他们舞蹈技术的退步和身体柔韧度的倒退。”

    她的声音不像有些女孩子那么尖,圆润柔和,娓娓道来,让大家听得进去,不觉厌烦。

    她说:“我知道其实领导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特许舞蹈演员在劳作之余,每天排练一个小时。但其实这是不太现实的。我本人就主动申请下过乡,有过切身体会,在那个劳动强度下,真的很难有精力和体力继续练习舞蹈。”

    “所以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希望可以逐步开始,让优秀的人才们从乡下回来,让他们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

    每个人发言完毕,大家都会鼓掌,可是她说完了,全场陷入一片死寂。

    太敢说了,大家虽然也部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那也是委婉的,而且最多表达一下艺术范围内的看法,是说他们能说的话。可是她的最后一点,赫然是让知青回城。

    其实她那句话,可以直接说让舞蹈演员回来,但她偏偏不那么说,她说的是“优秀的人才们”,到底指的是舞蹈演员还是所有知青,端看大家怎么理解。

    他们心里是赞同的,因为他们也有亲人去遥远的乡村当知青,可是他们不敢鼓掌。

    还是汪英毅带头肯定了她:“我们的小同志,年纪虽然小,但是心里是真正有艺术的,考虑得非常全面。要发展文艺工作,当然不能少了优秀的人才。”他还特别认真地拿钢笔把沈娇宁的建议一条条都记下了。

    大家松了口气,终于一起鼓掌。要是真能让知青们回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

    中午大家休息吃饭的时候,有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笑眯眯地拉住她:“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敢说,只有你敢说。”

    沈娇宁记得这位老奶奶,汪英毅介绍过,是著名的文学家:“想说就说了,舞蹈演员和其他艺术领域的人还不一样,他们身体要是留下了重大伤病,艺术生涯就彻底结束了。”

    老奶奶也不多说,又笑眯眯地看看她,再跟其他几个老艺术家一起夸奖一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