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凶案现场直播》


    第(3/3)页

    可是又听说证据只有一张写着短诗的卡纸,心下也没什么底。

    他怕何川舟抱太大的希望,见面后先给她打了一剂预防针。

    “这个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学习钢笔的人还是很多的,如果对方学的是常用的几种书写方法,又写得马马虎虎,我不一定认识。

    你们要查,可能就大海捞针了。”

    何川舟也有点紧张,但是她认为,以幕后人的高傲,他不会把一项学得马马虎虎的本事展示给自己的目标。

    既然他写了,那肯定是拿得出手的。

    何川舟从袋子里取出复印件,两手递过去道:“您给看看。”

    教授戴上眼镜,将纸近距离放在面前查看,因为认真,他眼睛周围的肌肉都紧紧皱着,在眉心上方堆成了川字的褶皱。

    “还真是有点眼熟,这人的字应该已经练了很久了,有这种水准的人不多的。”

    教授因这个认知高兴了下,他扶着眼镜说,“你先等一下啊,我记不大清了。”

    何川舟在他对面坐下:“您自便。”

    教授起身去后面的柜子翻找了一阵,随后从底下抽出两本厚重的册子。

    相册里夹着的全部都是各种图片记录。

    有毛笔的,有钢笔的,还有不同的水墨画。

    这是他的个人习惯,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作品,就要用相机将它们记录下来,偶尔翻翻,能促进自己的灵感。

    他记不清自己要找的东西具体在哪个部分,只能从头开始翻找。

    何川舟安静地在一旁等着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何川舟感觉自己额头上沁出了一丝冷汗。

    这个案子他们已经调查了很长时间,可是因为没有证据,一直只在暗中进行。

    为了验证这个站不住脚的猜测,他们几乎将范淮、丁希华等人的家世背景全部查了一遍,甚至包括他们身边能接触到的所有人员。

    然而,结果只如雾里探花一无所获。

    屡次的失败,连何川舟都对自己产生过怀疑,这一切是不是她的臆想?

    这是他们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追到目标。

    如果不是田芮心血来潮地留下了张纸,他们可能还在漫无目的地打转。

    面对这个唯一的突破口,何川舟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终于,对面埋首研究的人有了动静。

    何川舟连忙站起来,走到他的身后。

    教授一手按着纸张,一手示意道:“你看,是不是很像。

    这个‘了’字,还有这个‘巷’字。

    它们的写法是比较特别的,明显带有个人的习惯。

    一般人是往外撇或者往回勾一下,它是往上勾。

    这两个字的习惯都跟这张照片上的一样,其它字也没有出入。”

    何川舟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单以她外行人的角度看,她觉得两张照片里的字迹几乎一样。

    “我需要更多的内容来鉴定。”

    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额头说,“不同时期写出来的字风格也可能会不一样。

    最好是拿同时间段的笔记给我看看。”

    何川舟指着图片问:“请问这张字帖是谁的?”

    教授说:“哦,D大的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

    前段时间我们还一起参加了学术讲座。”

    他拿起手机,划动数次,找到一张图片,放大后递了过去。

    “你看,就是他。

    李凌松,李教授。

    也算是业内泰斗级的人物了,你们应该认识。”

    何川舟看清照片上的人,确认不是同名,手指不由抖了一下。

    她当然认识,她曾数次在档案上看见过这个人。

    “哦,对了。”

    教授示意了下,拿回自己的手机,点开搜索软件,对照着复印件上的那首现代小诗输入进去。

    搜索结果里跳出来一排红色表示重合的内容,证明它曾经出现在网络上。

    这首现代诗,选自某本诗集,而这首诗的作者,标注的就是李凌松。

    “我就说嘛。”

    教授想明白,感觉全身都舒畅了,他笑道,“我就觉得眼熟,好像在哪里看过。

    这本诗集是我们协会的人出的,大家都写了几首。

    后面也有我的两首。

    哎呀,想想还挺不好意思的。”

    何川舟:“什么时候出的?”

    “好久之前了。”

    教授笑着把页面关了,“那时候还有精力搞这些东西,想出本书留个纪念。

    得有个十多年了吧。

    怎么了吗?”

    “没什么。”

    何川舟将东西收回去,顺便对着桌上的相册拍了张照片,面上保持着冷静,说:“谢谢您的帮助。

    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了。”

    “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