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革除官职-《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2/3)页

    要知道,小小的将作监,不过是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

    这种业务性很强的衙署,实际上只需要一两个管事的,剩下的只需要工匠就可以。

    但是这里光是三品官就两个,从四品两个,从六品十二个...九品官二十多个。

    杨霖对身后的陆谦说道:“把这些人都记下来,今日没到的,全部革除官职。”

    将作监内几个按时来点卯的官员面面相觑,这也太不近人情了,不来点卯直接革除官职...

    杨霖也不跟他们废话,对张桐说道:“以后每日都要记录上报,都尉府每天负责收集,若无正当理由无故不来衙署的,全都革除官职。”

    大宋官员泛滥成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

    “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这就是大宋的现状。

    北宋官僚队伍的规模在太祖时期还算好,但从太宗时期就开始走向膨胀了,至真宗、仁宗几朝更是登峰造极。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从太宗时期,北宋开始明确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任用文官主政,于是大肆扩大科举考试中文士的录取规模。

    唐代进士及第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北宋每次录取七八百人。这都还算是正常途径选官、入仕。在这一途径之外,大宋还滥开入仕途径,进一步助长了官僚队伍的膨胀,并最终形成了“冗官”问题。主要是“恩荫”,所谓“恩荫”,就是已得官者可荫其子孙亲属、甚至是熟人入仕...

    大宋代恩荫盛行,有许多理由和机会施行。这也是王黼、蔡攸、蔡京、梁师成这些人,卖官的渠道和理论支持。

    而且精明的大宋皇帝们,还鼓捣出一个奇葩的事,就是如遇灾荒,地主肯于开仓出粮或雇用民夫肯于出钱的,也可视其出钱多寡由朝廷授予官位。

    不光是官位多,甚至有的一个官位上,五六个官同时坐。

    杨霖亲自带队,就从今天开始整治,借着宫变的余威尚在,要把这个现象彻底扭转过来。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们滚蛋而已,这个简单粗暴的办法不是以前的君臣不想用,而是他们没有这个条件。

    现在杨霖有了,他手握重兵,皇帝不好好干我都让他下台滚蛋,更别说你们这些小官了。

    将作监完了之后,陆谦请示道:“少宰,下一个去哪?”

    杨霖想了想,说道:“你先派几个人,去各个衙门口,防止他们收到风声,现在跑去衙署。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清查了,今天先把汴梁梳洗一边,过几天早想办法精减裁官。”
    第(2/3)页